第二届北京泌尿肿瘤筛查与防治新进展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25-01-23 03:59 点击次数:177
2025年1月11日,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北京泌尿肿瘤筛查与防治新进展论坛》圆满落幕。此次盛会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提供学术支持,汇聚了众多泌尿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探讨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推动我国泌尿肿瘤筛查与防治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肿瘤防治,科普先行
泌尿系肿瘤领域在2024年涌现了诸多新型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体偶联药物等,为晚期或转移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个体化治疗方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给泌尿系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杨勇主任指出:“在筛查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新的突破。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不断推进,为前列腺癌等泌尿系肿瘤的筛查提供了更为准确和敏感的手段。同时,持之以恒的科普宣传也同样重要。2024年,我们一如继往地通过科普丛书的编写工作、参与科普讲座和义诊活动等,积极向公众普及泌尿系肿瘤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展开剩余65%前列腺癌诊疗重在分子机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在中国,前列腺癌已经成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负担较重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但与此同时,前列腺癌的诊疗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会期间,卡迪夫大学国际事务院长姜文国教授深入探讨了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他指出,深入理解这些机制对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而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实践及改良,应以临床需求为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患者数量仍在快速增长,并且其中相当比例的患者会进展至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阶段,而一旦进入mCRPC阶段,治疗选择非常有限。“随着177Lu-PSMA-617相关研究结果的公布,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一项有效的治疗选择。”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王硕教授指出。
膀胱癌治疗出现新靶点
几年前,对于很多膀胱癌患者来说,接受全膀胱切除手术治疗,意味着从此要过上“挂尿袋”的生活,很多患者因此宁愿不手术,也要“保膀胱”,而医生对这种情况往往束手无策。“随着ADC药物的发展,保膀胱治疗已成为膀胱癌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马凯教授这样说道。
根据《膀胱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朱华教授提到:“分子影像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通过先进的影像学技术、生物标志物检测以及筛查策略的优化,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肾癌手术与综合治疗需协同进步
近年肾癌的治疗以早期发现后的肾切除术为主,虽然患者总体治愈率在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高危患者出现复发转移,这部分患者的后续治疗成为临床工作的难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路平教授探讨了转移性肾癌患者减瘤性肾切除术的治疗选择。他强调,手术在综合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曹煜东教授分享了局限期肾癌的手术治疗决策与北肿数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我国在肾癌等泌尿肿瘤的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全球泌尿肿瘤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曹煜东教授指出。
本次论坛涵盖了泌尿肿瘤筛查与防治的多个关键领域,专家学者们分享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对泌尿系统肿瘤的重视,长期坚持涵盖危险因素控制、筛查和早诊早治、规范化诊疗、姑息宁养等肿瘤防控各环节的综合防控措施,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推动我国泌尿肿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贡献力量。
发布于:北京市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